您好,欢迎来到武汉市武东医院!
专病介绍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保护性约束,精神科的独特护理

发布人:武东医院精神五科 余惠   日期:2017-06-14   点击次数:19023     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始终让墙外的人们充满好奇,即便与我们同行的医护人员,也不知道里面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那些整天看起来疯疯癫癫的患者怎么才能够控制住情绪直至治愈呢?面对那些特别暴力和过度消极的患者,我们是怎么制止的呢?
    保护性约束,精神科的独特护理
    首先、当我们遇到特别冲动,行为特别乱的病人,要试着与其沟通,如果沟通无效,就告知主治医生并遵医嘱将病人用约束带约束在床,以此制止他们的冲动行为,这一过程就叫保护性约束。
    听着就像是“那个病人不听话了,就把他绑到床上”那么简单。其实不然,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治疗的一种独特的护理操作技术,并不是用来惩罚病人的。
    他的另一个名称是冲动行为干预治疗,指在精神科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的限制其行为的医疗保护措施,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稳定高涨的情绪,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
    什么样的患者需要保护性约束?
    1.治疗护理不合作的患者
    很多精神病患者入院时就否认自己有病,并且不安心的住院,企图逃跑。护理治疗,如:打针、输液也不能很好的配合。经过医护人员反复的心理疏导无效时,就会实施保护性约束,以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
    2.有明显的攻击和伤害她们行为的患者
    精神病患者有一部分伴有幻觉和被害妄想,经常听到有人在对他说话,有人要害他,受精神症状的支配,会让他们无原因的去攻击他人。还有一部分患者属于躁狂易激惹,和他们有一点不和就容易动手打人。对于这类患者,及时给于保护性约束是为了保护患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3.有强烈的消极、自杀观念的患者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他们常常郁郁寡欢,总是想着怎么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患者行动十分隐蔽,有的患者则非常激烈,比如碰头、咬伤等,为了保护患者自身安全,在护理人员不能制止的情况下,给予保护性约束可以控制患者的自杀、自伤行为。
    保护性约束期间的护理
    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有许多护理工作要做。
    1.约束患者前要由医生进行评估,开具有保护性约束医嘱后实施约束,紧急情况下,如:突然发生冲动伤人,或自伤时,可先凭口头医嘱约束患者,再由医生补开医嘱。
    2.约束患者时要动作轻柔,避免动作粗暴,造成患者的肢体骨折或扭伤等意外,约束带松紧度适宜,一般以伸进两指为标准。
    3.约束患者应安置在重症监护室,24小时由护理人员不离开实现管理,防止受其他患者攻击伤害或解除约束带。每15分钟巡视一次,巡视时要格外注意患者的约束肢体情况,检查约束带松紧是否适宜,有无挣脱约束带现象。
    4.约束后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许多患者认为约束就是在惩罚他们,从而产生一种恐惧和绝望的心态,作为医护人员,要积极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耐心的告知他们约束的目的性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们稳定病情,促进康复,适当时会给于解除。另外在生活护理方面要体贴入微,保证患者的床单元清洁干燥,及时喂水喂饭,协助大小便,夜间要注意给患者保暖。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知识宣教
    患者入院时,医生都会告知监护人约束有关事项,并签订《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个别患者家属会认为这是<霸王条款>从而拒签。有的家属虽然签字,但是实际操作前又会拒绝这一治疗,认为这是缺乏人文关怀的惩罚。很多患者也不能理解保护性约束这一强制性治疗措施,认为是侵犯了他们的人身自由权。
    这些现象都源于他们对保护性约束治疗的不了解。所以增强患者及家属在精神科特殊治疗方面的知识宣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让患者的疾病得到更好更快的治疗,也降低了医患关系恶化的隐患,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彼此知情和了解下,更好的为患者营造一个适宜的治疗环境和条件。


鄂公网安备 42010702000394号